今年五月才在北市信義區正式開幕的「富邦美術館」,首檔展覽就祭出梵谷真跡展!
官網上說明:梵谷的素描多以炭筆作畫,極易褪色,亦常在畫布上重複作畫,多層油彩的厚塗使顏料更易龜裂、剝落,其多數作品難以保存,隨時間推移已絕少至外界展出。經富邦美術館與聯合數位文創爭取溝通後,本次匯集25幅珍稀館藏來台展出,是近年庫勒穆勒美術館難得首肯的海外移展。
雖然本身關注的藝術畫展不多,不過也有感覺越來越難見到所謂的“真跡”展覽,不僅僅是梵谷,所以這次富邦美術館可說是來勢洶洶,吸引了一波波人潮前去欣賞(而且還能拍照🥹)
本次展出的畫作著眼於後印象派畫家對於光影的探究,如何在梵谷繪畫風格形塑之際產生了關鍵影響的脈絡,重現梵谷前往法國作畫時期「追光之旅」的重要意涵。
-Info.-
《梵谷:尋光之路》
🔸 地點:富邦美術館 3F日光展廳
🔸地址:110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79號
🔸展覽期間:2024/8/24-2024/11/11
🔸開放時間:11:00 a.m. - 06:00 p.m.
🔗 官網:https://www.fubonartmuseum.org/ExhibitionDetail?PKNO=X007NBYX
備註:可掃描QR code聆聽志林姊姊的導覽
這次帶了一歲七個月的小獸一同前往,想說多少讓她陶冶一下藝術氛圍
而且剛好在手作社團看到有出梵谷布做成的洋裝(是《夜晚露天咖啡座》和《星夜》!),一見鐘情,穿來參觀恰恰好
結果......唉還是不要期待了,在一開始的入口處就開始狂嗨,勉強拍一下照之後都靠爸爸顧,爸爸整個崩潰辛苦他了😅
↑ 進去入口的牆面設計的很棒,符合梵谷的色彩且非常好拍!
🎨 展區一:生平表簡述
一開始先在幾個重要時間點介紹梵谷大致生平,但簡述相對簡單,掛了三幅代表性畫作,是使用“擬真藝屏”呈現的(覺得效果蠻好的!)
其實梵谷這位傳奇畫家享年僅37歲,真正開始作畫甚至不到十年,最後兩三年左右甚至處在精神折磨的狀態下,從與高更爭執後切下左耳開始,被強制接受過醫院治療精神疾病到自願進入療養院,最終於隔年自殺,傷口惡化後去世
梵谷在投入畫畫的年歲中不斷地吸收新知嘗試不同技法,還相當喜愛日本浮世繪,也有受到其影響
感覺一直不斷在追求自我的進化,也是這次畫展《尋光之路》的精髓吧!
/
🎨 1881-1885創作初期:荷蘭古典大師風格,寫實灰暗色調為主
這時期有許多關於農民、老人、紡織工人等寫實的畫作,有展出鉛筆素描和油畫
也有不少靜物練習作,呈現不同的光影練習
《努南的舊塔樓 The Old Tower as Nuenen》
梵谷在塔樓即將被拆除前用油畫、素描和水彩記錄下來,達35件之多,此幅為他最早完成的油畫之一,使用傳統風景畫手法處理烏雲密佈的天空(幾年後才形成自己獨特的天空表現手法)
《坐在籃子上哀痛的婦人 Mourning Woman Seated on a Basket》
此幅傳遞出對貧困生活的無助與壓力,模特兒是這時期梵谷的情人西恩,是名妓女,後來可能因梵谷父親的反對壓力最終分手
/
🎨 1886-1888 巴黎/亞爾時期:藝術生涯新章
剛歷經愛情的挫折與父親的逝世,後來梵谷搬去與弟弟西奧同住,是創作生涯中關鍵時段
巴黎作為現代藝術的發生場域,印量派與新印象派的崛起,也進而認識了畢沙羅、高更等藝術家,逐漸擺脫荷蘭時期較為傳統的繪畫概念,深入研究光學原理和色彩理論,運用互補色和點描派的技巧畫作
同時也接觸到了日本浮世繪版畫,梵谷對日本藝術展現高度的興趣與喜愛,構圖愈發大膽,用色轉向明亮而技法轉而多元
《草叢》
此幅畫作可說是梵谷風格轉變的體現,借鏡了席涅克的點描畫法,使用對比色彩描繪草葉與花朵,畫面充滿著生機感
《玫瑰與牡丹 Roses and Peonies》
1886年梵谷移居巴黎但經濟困難無法聘請模特兒,而友人贈送的花束成為他進行色彩實驗的題材,並熱衷於互補色練習,創作了至少30幅花卉靜物畫
《野花與玫瑰靜物 Still Life with Meadow Flowers and Roses》
這是本次展覽裡我最愛的一幅畫!!
它非常特別,因尺寸較大且風格較不同,所以一度不被認為是梵谷的作品
一直到2012年,庫勒穆勒美術館與多方專家利用X光檢測發現了顏料底下隱藏著一對摔角手的作品,是梵谷早期在安特衛普皇家學院習畫時的訓練作品,才完全確立下來
這幅感覺放在家裡就是會非常非常好看
《藍色瓶花 Flowers in a Blue Vase》
交替使用至少三種線條與筆觸,展現日益精進的技巧與自信
《煎餅磨坊 Moulin de la Galette》
煎餅磨坊是工業革命後重要的休閒聚會場所,成為了許許多多畫家的題材
梵谷的磨坊作品表現出鄉村的的樸實氛圍,在用色上延續了海牙學畫時期的古典色調,灰白天空與紅赭色的建築形成明顯對比
《餐廳內 Interior of a Restaurant》
梵谷點描風格的經典之作,融合了點描技法和他個人的風格
這幅作品展現了梵谷對當時藝術風潮的致敬和新風格的探索
《聖瑪利德拉梅一景 View of Saintes-Maries-de-la-Mer》
1888年五月底,梵谷造訪了地中海沿岸的聖瑪利德拉梅小鎮,短短幾天內完成了九張素描和兩幅油畫
明亮且平塗的色彩源自於浮世繪,表現了南法豔陽下的風情
《日落時柳樹 Pollard Willows at Sunset》
1888年二月梵谷來到南法的亞爾地區,讚美當地的光芒與色彩,尤其是黃色,也成為他表達情感的主要色調
此幅為梵谷在亞爾的代表作之一,從早期在海牙帶有陰鬱感的枯柳,到亞爾後的枯柳鮮明富有生命力
梵谷意識到色彩不一定要在具體細節上真實,應該透露某種情感,一種熱情奔放的性情
亞爾時期也代表了梵谷創作的巔峰,作品融入了信仰,使作品熠熠生輝
《自畫像 Self-Portrait》
梵谷一生的自畫像至少有25幅,這幅為梵谷在巴黎時期的自畫像,展現了巴黎中產階級的形象
/
🎨 1889-1890 聖雷米/奧維時期:在精神苦難與折磨中所綻放的心靈之光
歷經與高更爭執後的割耳事件,經由警方的介入多次前往醫院治療精神疾病,後來於1889五月自願入住聖雷米的精神療養院
療養院的周邊景色成爲了這段時期他作品的主題,如著名的《星夜》
同時他也對現實主義畫家庫爾貝、米勒等人的作品進行了屬於梵谷自身風格的二次創作
1890是梵谷生命的最後一年,格外眷戀北方故土,繪製了大約70幅描繪記憶中北方的油畫
"Anyway, I'm thinking, do the same, let's be aware that everything always happens for the best in the best of worlds, that isn't impossible."
《好撒瑪莉雅人 The Good Samaritan》(仿德拉克洛瓦Delacroix之作)
在療養院養病期間,因無模特兒,梵谷開始摹畫米勒和德拉克洛瓦的版畫,憑著對原作的記憶在畫布上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色彩版本
此幅作品是在敘述聖經故事中,一位富有同情心的撒瑪莉雅人在旅途中幫助遭遇劫難的猶太人的畫面
個人覺得這幅再創作還滿有浮世繪的感覺欸!
《播種者 The Sower》(訪米勒Millet之作)
梵谷於此幅臨摹中進行了色彩的轉譯,通過一層層筆法疊加出紫羅蘭和薰衣草色,暗示著清晨或夜幕
前景遠景的筆觸亦有所不同,整體呈現出規整的律動性
《常春藤蔓生的樹幹 Tree Trunks with Ivy》
梵谷使用各種黃、綠、棕、藍色,搭配厚塗法和濕畫法,呈現出流暢且生動的效果
這也是我此次畫展中的印象深刻的畫作之一,整體畫面色彩和諧層次豐富,雖然顏色較深沉卻不覺得憂鬱黯淡(也許是因為黃色的加入),還滿喜歡~
《療養院花園裡的松樹 Pine Trees in the Garden of the Asylum》
梵谷在療養院時期,於這片中滿松樹和雜草的荒廢花園中汲取創作靈感,並進行了多次寫生
這幅畫作中梵谷以豐富的顏色描繪了花園的秋日風景,而畫面兩側被截斷的樹枝則框住整個構圖,並專注呈現秋季樹冠與蜿蜒枝幹
《盛開的栗樹 Blossoming Chestnut Trees》
1890年五月,梵谷離開療養院並前往巴黎附近的奧維,專注於農民生活和風景的寫生
這株在奧維的栗樹寫生,使用了多種技法和筆觸,給我一種梵谷仍持續追逐更多可能性的感覺
/
🎨 拍照牆面
雖然鎮館之寶之一,梵谷著名作品的《夜晚露天咖啡座》無緣來台展出,但展區特別設計了拍照區,讓地面也延伸了作品,可以讓人拍照時更加融入在畫作裡
不過人龍相當可觀,因帶了一隻爆走的小獸無緣花時間排隊留念,只好把路人卡掉意思意思拍個空景留念😂
出口前的一處牆壁還印有一幅《有絲柏的道路 Road with Cypress and Star》,屬於梵谷最後一年的畫作,同樣也是珍藏於庫勒穆勒美術館
但也是無緣來台展出,好在這裡不算是專設的拍照區,很少人花時間留影,順利合影一家三口
-
終於藉由展覽好好來認識梵谷了!
以前對梵谷的了解非常皮毛,還停留在最一般的認知如《星夜》、《夜晚露天咖啡座》、《向日葵》、割耳朵等
這次從他出生地的了解、學院派的傳統畫風到來到巴黎後的轉變,成為現在熟悉的梵谷風格,但原來也不過十年的時光而已
梵谷甚至還受到了日本浮世繪的影響,並且為之深深著迷
但這位被後人廣為人知的藝術畫家,卻僅僅只活了37年,認真作畫的歲月僅約十年,但梵谷認真習畫,十年間留下了非常多的稿件或是練習作或是完成品
這次展覽的真跡裡,即使是在後面一兩年的畫作裡,也可以看出梵谷仍在不停探索,探索著畫畫世界的奧妙
也許梵谷就是個非常自我但孩子氣的性格,也許許多理念不被當時的人認可,所以一生都在不斷拉扯與追尋,也因此才有這麼豐富又大量的畫作留存吧!
希望還有機會能在欣賞其他畫作🥰
-
最後放上富邦美術館照片,有藍天真的是太棒了!
廣場前的大型雕塑很吸睛,設計了很多字的元素,有英文有中文,透過太陽照射下來呈現的簍空影子超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