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辛丑年的初一走春,本來是想看櫻花,結果好幾個景點都被可怕的塞車狀況或是道路狀況不好剔除後,最後拍板決定了隙頂
隙頂屬於阿里山國家風景區裡,位在最經典的台18線54k上,已有1250m的海拔高度,並以雲瀑、日出、雲海等自然景觀跟高山茶聞名
其中的二延平步道更是隙頂必訪,隙頂三寶的茶園步道、雲瀑雲海以及二延平夕照都可以在遊覽二延平步道中一網打盡(雲瀑雲海要靠運氣,在11-4月的時候看到雲海的機率最大)
這次走春本來是看到有人分享隙頂的櫻花才去的,結果櫻花沒什麼看到倒是陷在一整片無垠的雲海中,宛若坐飛機才會看到的景色,如夢似幻,是我們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驚喜(其實賞櫻應該要再往上到石棹櫻之道比較適合哈哈)
★ 隙頂
地名則源自於隙頂山與二延平山高聳對峙,先民取道孔隙入山,據此地形特徵,故取名為「隙頂」。
十九世紀以前,隙頂應屬原住民區域。在原住民鄒語的名稱是 Yauvakazna,意思是很多動物聚集的地方。由於終年雲霧繚繞,地形險要,隱含著神祕的地理環境,所以先民有句話(台語):「若嫁入隙頂山,沒死嘛黑乾。嫁下諸羅城,一工兩頓嘛好名。」充分顯示早期住民困苦的生活窘境。
隙頂山又名茶林山,原本是原生茶林立的地方,台灣日治時期末年,嘉義農校勘察團曾召集當地士紳,研究推廣種植蒔茶。直到阿里山公路開通以後,居民引進金萱茶、青心烏龍茶等農作物,才得以改善當地的經濟,是阿里山主要茶區之一。(摘自維基百科)
在隙頂標示地標附近有兩株開花的櫻花,可惜都已經長葉子了,花況不是很好
不過還是襯著藍天白雲的絕佳天氣拍了幾張ˊˇˋ
實際上我們還未抵達隙頂的低海拔位置時,天候不是很好,霧氣濃,本以為就是陰天了沒想到隨著海拔提昇就開始撥霧見日了,還在行駛的過程就看到雲瀑,山上的天氣果然千變萬化!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有提供二延平步道的即時影像,上山前可以先做確認:https://youtu.be/m8OTE0_to1g
▲二延平步道
二延平步道的入口位於台18線53.5K公路旁,入口即有觀景平台,步道約1150公尺,約60分鐘,步道路徑是早年山上居民開墾時,從隙頂山與二延平山間的空隙通過,步道的視野展望絕佳,夕陽、雲海的氣勢十足,更是攝影取景秘境。
新增的步道從原步道終點的涼亭,再往山上闢建登山木棧道,沿途有竹林、奇石、茶園等不同的風光,並可俯瞰嘉南平原、仁義潭及蘭潭水庫等風景,天氣晴朗時,還可遙望東石與布袋外港,往東可眺望玉山群峰山景。冬季有機會看到雲瀑、雲海,夕陽美景。(摘自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
↑ 步道入口旁的觀景台也可以直接欣賞雲海
二延平步道基本上都是一路向上的,有不少階梯,不過大抵上都很好走
一路穿梭在竹林和黃杞等原生林中,林相豐富
抵達第一休憩亭後就有廣闊的視野可以繼續看到雲海了!
↑ 第一休憩亭
↑ 背景的雲海被糊焦形成白茫茫的一片XD
↑ 有塊巨石被設置的很像高山頂的展望點,有心的人可以拍一波偽登頂紀念照XD
一路上開始有茶園陪伴,還有一段坡上種了不少李花,可惜沒有看到全部盛開的美麗模樣,倒是在這裡停留了許久欣賞流動的雲瀑
#二延平的經典茶園景色
在這片茶園找了可以休息的地方吃吃糧食,準備繼續向上到第二休憩亭
(然後麥可一直拼命吃土,完全阻止不了......果然是孕育阿里山茶葉的土就是不一樣嗎?整個傻眼啊!!)
越往高處展望當然越好,搭配有些曲折的木棧道入景,可以拍出許多豐富的照片
↓ 有種通入天堂的Gate之類的,拍完沒人的這瞬突然想到要拍個網前跳躍跳到天堂的概念,結果後來人潮不斷湧現只好流淚放棄TAT
過第二休憩亭後可以再繼續向上登頂至觀雲平台,也是眾多攝影好手架設相機的絕佳位置
因為運氣爆棚雲海給力,越接近黃昏人潮越多,到最後會擠滿整座木棧道,所以去程的時候有機會拍照就趕緊拍以免遺憾
雲海太威,我們一路待到黃昏,夕陽落下金色光芒萬丈,二延平夕照的美只能用實際身心去體會
▲雲頂步道
雲頂步道就位於隙頂觀景台對面,入口隱身在老正一製茶裡,由老正一製茶老闆維護,以名人像及老鷹穴而聞名,繞一圈約30分鐘,但並非大眾熟知步道
如果不想爬二延平步道,其實也可以考慮到雲頂步道,不用真的走步道就可以看到一片了,只是展望感遜了幾成
我們大約中午才到隙頂,然後就一直待到了太陽落下,運氣這麼好第一次來就遇到難見的雲瀑雲海一定要待好待滿阿XDD
從二延平步道的觀雲平台回程,中間往傳說村的方向走水泥路回去,還有一排山櫻花可以順道欣賞
因為下山天色也暗了,我們直接到中埔覓食,本來看中阿婆烤玉米以及水煎包老店,結果一個賣完一個沒開都向隅,後來選了挖仔厝碳烤,甜甜略帶一點點中藥味的醬汁很好吃,推!
辛丑年初一,隙頂三寶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