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值得令人玩味再三的江南古鎮
目前已成熟的觀光區域分為東柵與西柵,其中西柵夜景一絕、東柵小而經典,若有時間上的考量不妨前來東柵半日遊,感受一下現代古鎮的鬧市感
東柵也是許多帶一日團導遊的首選,簡單一條巷弄裡就有許多景點場所,包含茅盾故居、江南百床館、立志書院、晴耕雨讀(拍攝場景)等
官方地圖參考:
遊客中心位於右下角,擁有大型的水灣稱作"財神灣"
基本上就一條街走到底,有熱鬧叫賣的伴手禮店、各種展示屋等,相當簡易不用花時間繞來繞去,是東柵最大的優點XD
#財神灣
東柵較為廣闊的一處,作為遊客出入口及表演場地,也算是東柵的靈魂之眼(可寄存行李)
附近鄰的商店眾多,各種小吃及民間藝品,比起西柵相對集中,比我想的還要再商業化些
#蠶絲,每一根都閃閃發亮
(但杭州當地人滿不屑烏鎮的蠶絲,因為杭州才是絲路站之一XDD)
#芡實糕
由浙江西塘古鎮居民最早製作並流傳至今,是一種香脆可口的漢族特色糕點,經八珍糕(八珍糕在西塘有著150年歷史,由八種中藥材製成)演變而來。
芡實糕的主要成份是糯米粉、糖、新鮮芡實或芡實粉,做工考究。(摘自華人百科及維基百科)
芡食糕發展成多種口味,如桂花口味、草莓口味等,是在江南吃到最好吃的糕點之一,口感扎實,微甜,口味清香,很棒的糕點
#喝的豆花,感覺有點詭異XD
#傘店
#茶館、糕點伴手禮店之一
#東柵水鄉景色
房子比起西柵更顯老舊與古樸,更貼近老鎮的味道
要不是各種販賣店太多,真的會有穿越時代之感
#訪盧閣
擁有絕佳景致的茶館,但真的好貴,令人卻步QQ
#修真觀
修真觀位於古鎮中心的觀前街,興華路西側,門前有一片小廣場,對面毗鄰東市河處是一個古戲台。
北宋咸平元年(998年),道士張洞明在此結廬,修真得道,乃創建「修真觀」。後多有坍損,並在很長一段時期被移作他用而被拆除。在烏鎮成為旅遊景點後,當地政府為發展旅遊事業撥出專款,將修真觀按歷史原貌修復。
如今的修真觀共設三進,一進為山門,二進是東嶽大殿,三進為玉皇閣;兩邊分設十殿閻王、瘟元帥、財神等配殿。修真觀對面的古戲台經常有桐鄉花鼓戲的演出。(摘自維基百科)
剛好遇到戲台表演:花鼓戲
結果都是用方言完全聽不懂在幹嘛,背景音樂也很簡單,很老人風(喂
#茅盾故居&立志書院
茅盾故居位於古鎮中心的觀前街,是著名文學家茅盾(沈雁冰)祖輩居住的老屋,始建於十九世紀中葉,建築面積650平方米,為清代江南民居。
茅盾自1896年7月4日誕生至1910年春離鄉求學,在此生活了十三年。1982年,茅盾故居被列為浙江省文保單位,1983年8月籌備修復,1985年7月落成開放,1988年1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立志書院茅盾故居的東側,現在是茅盾紀念館的一部份。
它的前身是聞名江南的分水書院,院址在烏鎮北柵分水墩西側。清咸豐十年,清軍與太平軍在烏鎮交戰,分水書院毀於戰火。同治四年,邑紳嚴辰培修並加以擴建。同治七年,書院建成,據程朱理學家、鄉賢張揚園先生的治學格言「大凡為學尤須立志」中的「立志」二字作為新書院的名字,嚴辰任立志書院院長。茅盾小時也在此求學過。(摘自維基百科)
#江南木雕陳列館
#晴耕雨讀
為陸劇「似水年華」的拍攝場景之一,使許多追劇人來到烏鎮
#烏青水龍會
就是以前的消防隊,滿酷的
#宏源泰染坊
跟西柵的染坊一樣多人哈哈......
#(高)公生糟坊
創建於清同治十一年(公元一八七二年),前店後坊型式,秉承生產銷售一條龍格局,主要生產三白酒(以當地的白米、白水、白麵三原料釀製)、米酒、烏酒等,坊內可觀看釀酒過程。
買了一碗酒釀團子,添加桂花,香氣十足
#江南百床館
很值得一訪的地方,放置了明清時代及近代的木雕床,刻畫精緻
如遇到導遊不妨一聽介紹,很多床都有故事,很有趣
明.馬蹄族大筆管式架子床
以櫸木為材料,線條簡單,簡潔明快之感
清.拔步千工床
將脫鞋前塌與睡床結合的型式
近代.鏤空天長地久雙喜床
床上的雕刻開始出現愛心形狀,是近代床的特色之一
清.小姐床
清或近代(?).夫妻床
遇到經過的導遊說,上面翅膀形狀的金屬片是活動式的,當床在震盪使翅膀們發出聲響時,即代表在行房,是家族人們偷聽的樂趣之一= =
東柵大致走完,約花了兩個半小時
因為巷弄小、帶團者多,參訪過程難免壅擠,假期的遊玩品質沒有很好
不過還是飽了不少眼福,聽著別團導遊的解說也很有意思
有空閒的話去較偏的地方感受樸實的水鄉風情,是享受烏鎮東柵的好方法
東柵作為我們烏鎮之旅的最後一站,有些眷戀,有些不捨
如夢似幻的江南,暫時畫下句點。
2018,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