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連假,選了花蓮放鬆跨年

工作後的連續疲勞和壓力,讓我不像學生時期那般熱血與衝動,而是選擇可以讓自己好好休息放鬆的地方旅遊

可惜這次的連假東台灣天氣不好,有一小部分都在雨中渡過QQ

由於喬先生還沒正式去過花蓮市,加上同學民宿在壽豐鄉,就這樣順勢來了趟北花蓮閒適經典之旅:

七星潭→向日廣場→松園別館→將軍府→花蓮文創產業園區→慶修院

(壽豐鄉另記)

26047318_723502441180117_8163664150846057644_n.jpg

 

景點一:七星潭

第一天抵達花蓮車站,幸運得到嶄露雲層之下的太陽,馬上衝去七星潭看海曬冬陽:D

七星潭,又名月牙灣,充分體現了他的美,也是目前花蓮縣唯一的縣級風景區

因知名度高,整體遊憩區亦有規劃,多年來遊客不少,本擔心會不入記憶中美豔,幸好七星潭一如既往的美,坐在礫石灘上吹風放空實為幸也

P1700076.JPG

P1700080.JPG

P1700073.JPG

P1700082.JPG

P1700095.JPG

P1700102.JPG

P1700105.JPG

P1700099.JPG

 

#被海水打溼的礫石們,長期的沖刷下拋磨得很好,觀察各種顏色紋理的石子也是來七星潭的樂事之一

P1700107.JPG

 

#陽光正好,躺在石灘上做日光浴望海的視角XD

P1700122.JPG

P1700134.JPG

P1700142.JPG

 

景點二:向日廣場

後面雲層漸多,我們也確實曬足了陽光,離開前往近處的花蓮港

花蓮港有個更生的新廣場,由花蓮區漁會在漁業署及花蓮縣政府的支持下,正式更名為「向日廣場」,擁有色彩繽紛歐風小屋,近年來成為許多女孩的打卡點之一

大大的鯨魚石像、廣場的美麗地磚以及吸睛的歐風小屋都是向日廣場的特色

緊鄰著花蓮港,同時也是著名的賞鯨報名處

可惜造訪這天遊客稀少、許多店家也都沒有營業,有些冷清

P1700143.JPG

P1700144.JPG

P1700146.JPG

 

#熱門的取景點,為一咖啡店,還看到專門來此作人像拍攝的攝影師

P1700159.JPG

P1700147.JPG

P1700148.JPG

P1700150.JPG

P1700158.JPG

向日廣場旁有座瞭望台,可銜接過去眺望,除了花蓮港口還能由上往下看可愛的地磚們,才發現有拼接成音符散佈在各處,超可愛的~

由於營業的店家太少,可看性不高,所以速速走過

下一站開始,花蓮市區的人文景點走訪

 

人文景點一:松園別館

門票:$50NTD (成人票,可折抵三十元;花蓮縣民免費)

開放時間:9:00-18:00 (二、七、八、九月延長至晚上七點)

地址:花蓮市松園街65號

電話 : 038-356-510

簡介:松園別館約舊稱花蓮港「兵事部」辦公室,建於世界二次大戰後期,1942年4月1日為開廳日。

與鄰近「放送局」(民國33年5月1日設,現中廣公司花蓮 台)、「海岸電台」(長途電信管理局,現中華電信)、自來水場(自來水公司美崙淨水場)等皆有松林連成一片。

由於視野直對北濱海灘之美崙溪入海口,具有天然制高點優勢,可俯瞰美崙溪入海處、花蓮港及太平洋海景,戰爭期間輕易掌控出入南濱海面的船隻及南機場航機起降,成為日軍當時在花蓮的重要軍事指揮中心。(摘自官網)

P1700163.JPG

 

#俯瞰美崙溪入海處及醒目紅橋

P1700167.JPG

 

松園別館建在市區較高的美崙山上,擁有絕佳的視野,最初作為日治時期的兵事部辦公室,與山坡下的將軍府等日誌宿舍連為一體

園區內有幾十株百年老松,品種為琉球松,具有抗鹽耐風定砂的特性和功能,初來乍到的首批琉球松即種植在靠海的恆春和花蓮市,在兩處的環境適應良好

於是陸續有少批毬果再被引進台灣育苗種植,園區松樹皆由樹齡十歲以上小樹移植,栽種至今樹齡均超過百歲

但幾年前陸續發現好幾株老松不敵蟲害和陸續的天災,從66株降為31株,漫步在園區內仍可看到不少老松被人工努力維持著

為保護松樹們的樹根,草皮禁止遊客們踩踏,但建有木棧道供遊客們行走,希望這些老樹們都能健康長久的活在這片土地上

P1700166.JPG

P1700177.JPG

 

#木棧板製成的松果好可愛!

P1700169.JPG

 

松園別館為花蓮縣僅存最完整的日據時代軍事建築物,基地面積1.38公頃,內有日劇時期之歷史建物共四棟判斷約建於昭和18年(西元1943年)

主體建築為折衷主義形式的磚木,RC混合二層洋樓建築,一、二層樓皆設拱廊,日本瓦頂。

前棟為做西北向東南的二層樓房,軍事公務用途外兼具廚房、伙房、洗衣間、睡房等宿舍設施,因為RC混凝土結構,因而保存較佳;

後棟為通道是日式木造住宅形式,因長年荒廢,損壞嚴重;東側另有兩棟增建建築,一為門房(衛戍房)用途之木造建築物(無法修復已拆除);一為坐北向南RC建築,屋況外觀尚佳;

向南RC建築後方另有一幢日式木造公用宿舍住宅,據說曾任職長途電信管理局長的陳義和先生表示,一位高階日本軍官,在此切腹自殺。(摘自官網)

P1700186.JPG

 

#被藤蔓爬滿主建築展現旺盛的生命力

P1700178.JPG

P1700180.JPG

P1700194.JPG

 

#適逢太平洋詩歌節活動,松園別館從昔日的軍事部搖身一變最美的詩歌文藝展區

P1700175.JPG

P1700190.JPG

P1700182.JPG

 

#紙莎草

P1700202.JPG

P1700197.JPG

 

#曾作為商討軍事之會議處,現重整,設為可舉辦講座等活動之處

P1700201.JPG

 

#防空洞,保存完善,可讓人進去感受,並附上大量的日本神宮特攻隊資料

P1700207.JPG

P1700203.JPG

P1700204.JPG

 

隔壁是臥松園區,不須付費即可進入參觀

園內除了大量的松樹外還有很特別的臥松,因而命名,於隔壁的松園別館原屬一體,可一同參觀走走

P1700212.JPG

 

人文景點二:將軍府(環境教育中心)

地址:花蓮縣花蓮市中正路622巷6號

美崙山下的一群日式宿舍群,與山上的松園別館為同一體系,松園別館作為軍事部辦公室,將軍府則為相關人員之宿舍

最大的二連棟木造建築極為「將軍府」,為當時的軍事指揮官--中村大佐之房舍,人民只知是位將軍故而稱之

將軍府近年逐漸嶄露頭角,可看到一些日式造景營造氣氛;但現況仍只有將軍腐爛另一棟較有在運作,其他仍處無人傾頹樣

據里長說已籌措到經費,預計2018年招標,活絡將軍府環境教育中心

P1700217.JPG

 

#夫妻樹與將軍府,現將軍府一棟作為可體驗日式浴衣等文化;另一棟正展示畫展中

P1700221.JPG

P1700218.JPG

 

隔壁移動更老舊的木造屋,裡頭有不少關於花蓮史事還有一些現今老店的故事

最棒的是有昔時日治時期花蓮市的道路模型,對於市區的樣貌一望了然,亦保留了當時的道路名,日式風味濃厚

P1700224.JPG

P1700227.JPG

 

#其他宿舍一隅

P1700215.JPG

 

人文景點三: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地址:花蓮市中華路144號

客服電話:03-8313777

簡介:台灣割讓日本後,1913年「宜蘭振拓株式會社」成立「花蓮港工場」(今花蓮酒廠舊址),以製造紅酒、米酒為主,九年後臺灣總督府施行「臺灣酒專賣令」,酒類製造販售自此由官方經營,後更名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花蓮港支局」。

1945年臺灣光復後,花蓮港工場移交更名為「臺灣省專賣局花蓮港酒工廠」並花重建完成復工,「臺灣省專賣局」改制「臺灣省菸酒公賣局」,花蓮酒廠改稱「第八酒廠」,同年菸酒分立,結束製菸業務。

1988年,花蓮酒廠遷入美崙工業區約25公頃新廠並結束舊廠業務,終止舊酒廠60餘年製酒歷史,而從2002年開始率續文創園區活絡至今。(擷取自官網)

P1700399.JPG

 

#舊酒廠辦公室,與主體為水泥結構的松菸辦公室差很多

P1700401.JPG

P1700400.JPG

P1700411.JPG

 

#小心文化

P1700405.JPG

 

#第十八棟(現為十鼓花創定目劇場)

建於1929年,為包裝工廠,地上有水溝,因為早期裝瓶機精準度較不精細,如有酒瓶打破則直接將酒推入水溝清理,而屋頂的木構架高建築,為散酒氣之用。

P1700407.JPG

P1700412.JPG

 

#綠茵廣場,剛好遇到市集,滿熱鬧的~

P1700415.JPG

 

#覺得還保留警語很少見有趣

P1700416.JPG

 

#第二十四棟(複合式空間)

建築結構為混凝土、洗石子、磁磚的風格,為當時先進的技術。當時於內部用於打造大型冷凍器具;並有酒麴室與實驗室等。

二樓有幾間木構小房間,即為早期製作酒麴的地方,裏頭早期有麴床,為全木頭材質。

P1700419.JPG

 

#第十一棟(創意生活形象館)

建於1969年,早期此區為菸葉再燻的製造場所,因地震損毀,所以酒廠將製菸工作移交給菸廠,遂改用於老紅酒半製品倉庫。

P1700421.JPG

P1700423.JPG

 

#第十九棟

建於1969年,原為放置酒成品靜置待熟成的倉庫,現作為育成中心與園區辦公室,可供租賃為講座、會議使用等。

P1700424.JPG

 

花蓮文創園區一如台北的華山酒廠、松菸等,一棟棟座落的工廠區皆有異曲同工之妙,卻又處處不同

喜歡老舊建物的話這裡很適合來走走看看,只是目前進駐了許多觀光商品店面(雖然也有不少文創商品),相對來說展覽文藝等太過少,略顯可惜

但有十鼓的進駐倒很是特別,有機會不妨觀看一下劇目

 

人文景點五:吉安 慶修院

地址:花蓮縣吉安鄉吉安村中興路345-1號

營業時間:8:30~17:00 (星期一休館) 

電話:03-8535479

票價:全票30元(皆可折抵消費;縣民免費)

簡介:1908之後,日本人在這裡開闢移民村,移民大多來自日本四國德島縣吉野川延岸,於是就把這裡改稱「吉野」。

隨著日人進駐,日本佛教也隨之進入。大正六年(民國六年,西元一九一七年),川端滿二在此募建了這座真言宗高野派的「吉野布教所」,以宗教安定的力量,撫慰移民的思鄉之情。

臺灣光復後,吉野布教所改名為「慶修院」,吉野亦於民國三十七年(西元一九四八年)改為「吉安」。民國八十六年(西元一九九七年)慶修院公告為縣定古蹟。

寺院內,歷經歲月更疊的神龕、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石佛等重要文物留存至今,不但敘說了這一段聚落發展的歷史,也依然聆聽著人們的祈願和祝福。(摘自官網)

P1700349.JPG

初次造訪慶修院,之前只知他名氣響亮,來的時候還是被這些觀光人群給嚇到了

慶修院由門面開始散發出濃濃的日式風格,想好好拍照留念都有點難......

 

#連門票都做成御守花樣~

P1700355.JPG

 

#手水舍

P1700361.JPG

 

#銅鐘

P1700363.JPG

 

#百度石

「百度石」乃日本寺廟的基石,由此出發至主殿參拜,往返百次方為完滿。還願時,更有往返千次答謝神佛的傳統。 

P1700362.JPG

 

#「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

聽說以前的人生病了,就到此膜拜、繞行這座「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口唸「南無大師遍照金剛」並繞行石碑108遍,祈求神明祛除病厄。 

P1700373.JPG

 

#八十八尊石佛

弘法大師 空海曾為世人消災解厄,遊遍四國各地布教,並開創了八十八處靈場。他行腳布教的足跡亦為後世追逐,逐漸形成所謂的「四國遍路」。

據說川端滿二曾行遍四國境內與弘法大師有淵源的八十八所寺院(日稱:「四國八十八箇所」),請回八十八尊石佛,讓信徒能就近參拜,免除了奔波之苦。  

P1700388.JPG

P1700364.JPG

P1700366.JPG

 

#慶修院佛堂

攅尖式屋定(日語稱之為:「宝形造」,以四面、六面、或八面的平面,收攏在房子的尖頂,類似寶石切割面的尖塔)的日式傳統建築,流露濃厚的江戶風格。

佛堂內供奉弘法大師、不動明王等,雖現已多半失去實質的宗教祭拜,但入佛堂能能感受到那莊嚴的氣氛

P1700374.JPG

P1700375.JPG

P1700377.JPG

P1700370.JPG

 

#伴手禮店&小石橋

小小的造景,但整體規劃還是頗有味道,甚至還有街頭藝人,很有觀光的感覺

P1700386.JPG

P1700383.JPG

 

#慶修院特色小點--金錿燒

許多遊客都會把折價券拿來用在這上面,裡頭是奶油餡,堪吃XD

P1700391.JPG

 

以上花蓮市周遭名景點達陣~大概花了一天半走完XD

還差花蓮鐵道文化園區就圓滿了,可惜去的時候休館(周一)

下篇~花蓮壽豐鄉景點篇:)

arrow
arrow

    Fedi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