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是北桃園內景點最多的一區了!
來桃園住了一年多了,一直很想去老茶廠走走,除了欣賞美麗的建築、拍拍意境照,主要也是想來好好了解「茶文化」
來大溪老茶廠除了拍照以外,建議一定要參加導覽,一次約一小時,能得到很多觀念及知識,相當值得!
大溪老茶廠(Daxi Tea Factory)
地址:桃園市大溪區新峰里1鄰復興路二段732巷80號(可搭乘台灣好行_小烏來線至「大溪老茶廠」站下車)
營業時間:10:00-17:00 (Mon~Fri) ;10:00-17:30 (Sat~Sun)
定時導覽:11:00、14:00、15:30 共3場(影片十分鐘、現場導覽五十分鐘)
官網:https://www.daxitea.com/tw/
關於建築故事:
大溪老茶廠,原建於1926年、占地1,670坪的大溪老茶廠,舊名「角板山工場」。
在當時台茶興盛,外銷歐美達到巔峰的年代,將茶奉為「黑金」(Black Gold),老茶廠一天三班制,機器沒日沒夜不停運轉,盛產的日東紅茶每年可達600英噸之多。
1956年一場大火,茶廠幾乎付諸一炬,所幸當年蔣中正在前往角板山行館時,途中路經卻不見原本熟悉的茶廠,詢問原委後,下令工兵全力協助重建下,茶廠得以繼續運作。
1995年,因外匯因素,茶葉開始衰落,茶廠一度停止營運。
2010年,台灣農林全面修繕整建,採複合式茶文化空間設計概念並保留原先的建築骨幹,以及延續著質樸懷舊的藍色基調。
建築外觀則為日本設計師參考印度大吉嶺茶廠所建,外型呈現異國英式風;內部則融合日本的骨架及天花板架構和台灣磨石子地板的三元融合風格。
入廠費為一百元,可全額抵消費,超佛心的:)
一樓入口的空間闢為商品區,挑高的天花板、一點現代工業風的擺設,很難不被吸引
前面陳列的白色瓷杯及瓷碗是評鑑杯,為了藥品好幾種茶,必須使用毛細孔很小的瓷杯,避免先前的茶卡在毛細孔內影響風味
評鑑的量使用三克的茶葉,倒入150ml的水,泡五分種!
這目的是為了讓茶葉中所有好的與不好的都釋放出來,然後評鑑師會先觀其色、聞其香,之後漱一口在口中感受後吐掉(避免一次喝太多種傷胃)
#大溪老茶廠主要的茶:蜜香紅茶、東方美人茶、綠茶
#利用入場卷一百元買了一杯冷泡茶__青心甘綠茶
(冷泡茶建議作法:每公克茶葉配每一百毫升的水量,使用開水即可不需用熱水,冷藏放置六到八小時即可取出茶袋,風味最佳)
跟著導覽穿梭歷史,走一趟茶廠人文之旅
我們參加上午十一點的場次,先在放映室看一段十分鐘介紹歷史的影片,利用老照片加上字幕解說,簡單帶過從前茶葉的歷史風華
日治時期,茶廠主要生產紅茶,並外銷歐美,極受歡迎
當時以「日東紅茶」為名,與大吉嶺紅茶、阿薩姆紅茶、祁門紅茶並列世界四大紅茶,享譽國際
(現今則是大吉嶺、阿薩姆與錫蘭的天下)
國民政府接手台灣後轉為民營,仍持續外銷,為當時戰後的台灣貢獻相當大的經濟基礎,不過後來還是沒落了,現在的茶廠改以全手動製茶,並以內銷為主
大致了解完大溪茶廠的歷史,接著要透過一台台古老的機器,跟著導覽員逐步了解製茶的過程
製茶大致分幾階段:採茶、炒菁(只有綠茶需要)、萎凋、揉茶、解塊、發酵(除了綠茶外)、乾燥等過程
採茶:
以前茶產的後山全是茶葉,現在茶區只在阿姆坪茶園,後山則改種經濟價值較高的竹子
炒菁:
炒菁目的是以高溫破壞酵素活性,抑制茶葉持續發酵,進而去除鮮葉中的臭菁味,以保有部份發酵茶特有的香氣及滋味。
同時,也因殺菁時葉中水分的大量蒸散,使茶菁質地變柔軟,有利於後續揉捻成型及乾燥的處理。
萎凋:
將茶葉鋪平後利用好天氣或是乾燥機帶走些許水分,稱之為"走水"。
此目的是將茶葉散失3~5%的水分,使其更加堅韌,有利於後續的揉捻動作。
#萎凋槽及尼龍萎凋網(位在2F)
#天井及乾燥槽
早年曾以燃燒重油為動力,利用位在一樓的乾燥機運作產生熱氣,透過天井傳送到二樓萎凋槽,環保節能的利用熱氣進行茶菁萎凋
乾燥時溫度不宜過高,故在天井兩旁設置木製百葉窗,以利製茶師傅調整開合,控制溫度
#大型的風扇將熱氣捲入萎凋槽乾燥茶葉(熱氣皆會通過濾網,以乾淨的氣體乾燥)
#位在一樓相對應的天井
#日治時期的老乾燥機(本體太巨大只拍了牌子XD)
#早期使用的檜木萎凋架(搭配鐵網)之我是比例尺XD
#投茶孔
萎凋完的茶葉藉由投茶孔投入位在一樓至茶區的揉捻機,節省搬運人力及成本
揉茶:
藉由機械揉捻過程,破壞茶葉細胞,促使茶汁流出附著於葉面,利於沖泡時溶出。
#傑克遜揉捻機 (40年代)
1872年由英國人威廉傑克遜(William Jackson)發明的茶葉專用揉捻機,開啟現代製茶機械化的先河。
大溪老茶廠在日治時期就引進六座36吋傑克遜式揉捻機,上下銅製輪盤可雙動運轉,稱為雙動機。(亦有單動機存在)
每台機器於天花板上都有各自對應的投茶孔
解塊:
解塊機是針對揉捻過後,茶葉因捲縮互相黏結成塊的情形來進行解開的動作,經解塊後茶葉會散開,有助於乾燥及後續作業的進行。
乾燥:
利用乾燥機的熱風烘乾揉捻後之茶葉,使其含水量低於百分之五,利於貯藏運銷。
通常為了能使茶葉內外乾燥一致,常採二次乾燥法,先使其達到七、八成乾燥,然後取出回潮,再進行第二次的乾燥。
待茶葉釋出足夠的香氣後才算乾燥完畢,這部分通常仰賴製茶師傅的判斷,而每位師傅的判斷皆不同,為保種品質一定化,會將同時間同地點的茶葉進行混和。
#甲種乾燥機
ps.當天因為師父沒有在製茶,所以才能安排進去參觀揉茶機與乾燥機
#桶球機
在民國七零年代左右,利用桶球機將茶葉做成球狀相當受歡迎
#第一代茶包機
1975年德國生產的第一代可自動包裝茶包的自動包裝機,這台距今已有四十年載歷史
#其他:日治時期金庫
聽完了豐富的製茶導覽,接下來就正式要來好好拍照啦XDD
大溪老茶廠的熱門打卡點有幾個:二樓的復古藍窗、二樓的彩色鐵椅、大溪老茶廠建築標誌、廁所附近的植生牆(但我只拍了前兩個)
#戶外區,可通往廁所
廁所放置在建築本體後方,目的是遠裡茶業,因為茶業很容易吸氣味
#淨水池,由二樓平台向下望
原本是採茶後放置用來計量計價的空地,現打造一淨水池,圍繞的建築則作為餐廳使用
#二樓戶外通道,水泥白牆加上復古藍窗,文青到極點
#窗子,利用中間可全方位旋轉的設計,盡可能作最大程度引進自然風來萎凋
另一側的窗子邊有幾張高腳椅,很多人都會一起拍,除了可能會拍到停車場以外真的怎麼拍都讚阿~~
(個人覺得超適合穿旗袍拍照的!)
二樓拍照的另一大亮點,莫過於後端五顏六色的鐵椅
導覽員特別提到這些椅子,是設計師從國外帶回的,並非以前茶廠遺留的物品喔!
雖然不是陪伴茶廠幾十年的鐵椅,卻與茶廠本身相當融合,古味與趣味兼具,是人人來此都會取景的點!
看到許多情侶都會來拍拍照,因為前方就有介紹茶葉的桌子,很好擺相機拍照,自己來不求人XDD
(不小心笑太大了,但是整體好自然~~)
(其實我是在抓癢˙ˇ˙)
七彩鐵椅前有張介紹茶葉知識的桌子,基本上除了不發酵的稱作綠茶、全發酵的稱作紅茶,其他全都是烏龍茶(或青茶)
然後再依不同發酵程度衍生各種茶如包種茶、東方美人等,基本上與"茶種"無關,只看發酵程度
當然不同地區不同製作法,風味也都有所不同,但基本原理很簡單XD
另外還有針對泡熱茶的建議,比如綠茶不宜用太高溫的水泡,建議85度C即可
泡茶的時間及量的多寡也依據茶葉型態不同而有所不同:
綠茶及紅茶通常為長條狀,較鬆散,建議放至茶壺的三分之一;球狀的茶葉因結構較密實,平鋪一層即可
第一泡到第三泡的時間,綠茶建議分別為90秒、60秒、90秒;紅茶為50秒、40秒、50秒
(第一泡為精華,不須倒掉,為了要把茶葉完全舒張故第一泡時間較第二泡長)
大溪老茶廠大概可以規畫半日遊,強烈建議聽導覽,我們的導覽員超有趣,講解也相當活潑生動
其實除了聽導覽以外,每部機台都有解說牌,還有製茶的影片無線循環播映,亦可搭配官網的解說,花點時間自己探索也是能學到不少
剩下時間就是探索茶廠啦~或是找塊地方喝喝茶看看書,花點閒錢(?)享受餐點也許都不錯哈哈
也可以串聯附近景點,如石門水庫、三民蝙蝠洞、基國派教堂、慈湖等等
收穫滿滿照片也滿滿之旅結束!
留言列表